受訪學長:張翔昱
訪談者:湯燿丞、李世麒
時間:2014/12/17
地點:社科院5F系會辦
Q1:關於心理營活動長籌備?
心理營的活動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需要準備的東西很多,在設計活動上也是個很大的挑戰。
在時間上,我們每個星期大約12小時來討論與檢討活動,在辦活動時,每個活動都有他的目地和成效,要去思考你投資的資源和呈現出來的成果的損益比,如:我們請美宣部做了很多的道具,表演時那些道具卻沒有被重視或可有可無,這樣會浪費很多的時間也會讓做道具的人感到失望。
活動內這方面,要去思考為何要辦這個活動,如:假設想要讓大家在活動的過程中得到寓教娛樂的意義,這個意義可能是時間是不等人的,我們就要去思考這個活動除了要兼顧好玩和可不可以激起他們對活動的熱情,在這過程中,你可能達到了活動的目的,但是活動不好玩,或活動很好玩,但是活動目的已經不存在了。
此外,活動不可能獨自完成,需要很多工人的協助,而工人來自各個年級,你可能需要跟你不認識或不熟的人溝通,你也會希望參與的工作人員能盡量了解活動的目的和過程,但工人可能會不理解為何要這麼做。
Q2:大一參加心理劇心得與擔任心理劇主驗的感想?
高中時,我就對戲劇這一方面有興趣,相對於其他人我比較屬於感性的人,在上大一時,剛好有這個舞台,我覺得是個很難得的機會,就報名參加心理之夜。我那時對於心理劇一無所知,我本身喜歡自己寫劇本,我那時就寫了一個算是懸疑劇的劇本,主驗採用後,我就和組員一起改編劇本慢慢地去融入劇本當中。
擔任心理劇主驗時,和其他主驗一起討論心理劇到底是什麼,因為大一時,對心理劇沒什麼了解,就寫了一個懸疑的劇本,劇本裡面有無心理疾病都沒有影響,但是到了大二才發現其實這不是心理劇,心理劇是要把心理學知識融入到劇本中,算是很學術性的劇本,大二時,由於自己學術經驗還算不夠,不過有慢慢的把心理劇拉回原本的方向。那年,我們是以諮商的題材來描述一個個案的故事為劇本,當時自己對於劇本的設計和技術都有待加強,那齣劇雖然有達到心理劇我想要帶給大家的故事,但是戲劇效果不是很精彩,這個是大家值得好好去思考的地方。
Q3:擔任宣傳部部長有哪些想完成的事?
完成本身宣傳部的業務,製作活動圖文誌,活動圖文誌主要是個回憶的概念,覺得如果系會有辦法提供一個軟體教學,可以讓想學軟體的人學習,還蠻不錯。
系會的硬碟擁有歷屆的資料、照片和影片,當時希望把硬碟做更好的整理,把之前的資料找回來讓之後的資料也繼續放在系會硬碟,這樣硬碟就會記載每年發生的故事。
對於大四訪談,我們當時的想法是希望能讓新生了解到在大學四年會遇到的事,我們覺得在辦活動時好像都和大四離得很遠,大四可能覺得自己很忙或覺得自己老了就不來參加,我們當時就在想有沒有哪一種方式可以拉近大一與大四的距離,而且要以大四的為主。
Q4:為何想選修戲劇相關課程?
我在以前打排球時,都是下課和同學一起打,打久了以後,就自己覺得好像會一些技巧,經過正規訓練後,才發現自己有很多可以進步的地方。
這深深地影響我對於戲劇的看法,我在實作上做了很多的參與,我覺得我需要修專業的課程來增進我對戲劇的了解,希望可以透過老師來告訴我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更加的進步,雖然一直放在書上會是隻井底之蛙,但我相信如果一直在實作也會是隻井底之蛙,所以我才會去選修戲劇相關課程。
Q5:為何想讀心理系?
我未來想要做的事有很多,自己有一種感覺是好像讀了什麼系,就該往那個方向發展,但我在未來想要做的事實在太多了,如:我想要當老師、做業務、賣小吃、開一間自己的店、輔導志工、做研究當一個學者等,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想做的事情太多了,可是後來發現每一個我想做的事情都連接到一個點,那就是心理系,心理學是一個很多元的項目,可以去做的事情也很多,無論我未來是做一般的商業還是多媒體產業、宣傳或廣告行銷,我覺得都是可以從心理學去出發,就來讀心理系了。
Q6:有什麼話或是建議要對學弟妹說?
學校裡有戲劇學程、新聞學程、華教或教育學程,這些東西可能對於你想要做的事是很有幫助,可是你可能很晚才知道,如果你大三才發現這些的話,你可能又要多修很多的課,事實上,學校有很多的管道,學校的網站、圖書館就有很多資訊提供給大家,也有很多活動的活化石和標本,就是所謂的大四學長姊可以讓你們詢問,如果你們對於課程或活動有疑問時,你不需要一直去想要怎麼做,其實網路上或人都可以給你們很多的資訊,不要到了大三、大四才發現原來自己想修的課,學校竟然有開課,那時已經太晚,其實你很早就可以知道這些訊息,來規劃你的未來。
附上訪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5SJ_MMsJ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