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受訪學姊:張恆愛

10529621_923153504380983_1253257808_n.jpg  

訪問者:杜俊諺、吳東承

時間:2014.6.21

地點:社科院5樓

 

 

1.康領服

這個社團我從大一到大四都有跑,我大學大概有一半以上是放在社團跟實驗室。康領服這個社團全名是康樂領導服務社,從名字可以看出來他是一個服務性的社團,他在二十幾年前就在成大成立了,那時康領服算是發源自救國團。

  參加原因

一開始其實並沒有特別想跑社團,當時有一個同學她拿了一張招工單,是有關一個寒假營隊的,問我要不要一起去跑。那時候覺得,大學之前都一直在念書,沒參加甚麼活動。想說上大學了,一定要嘗試一下,所以就跟我那個同學一起去跑了那個寒假營隊。之後就一直跑這個社團到大四,現在社團雖然小小的,可是給人一種很溫馨的感覺。

  社團活動

社團裡有三大技能:團康、戲劇、動跳。團康跟外面的很像,很多人在一起玩的大型活動,像是認識、解凍這種的遊戲,也有像表演型的秀型團康,這是團康的部分。戲劇,顧名思義就是演戲,會有一些已經有稿的一些劇本,是學長姊流傳下來的劇本,讓你去練習。動跳的部分像帶動跳,有點像是系上活動的早操,基本上是以之前學長姐編的、傳承下來的為主。

我們平常的活動,會去聖功女中做團康社的指導老師,他們有社課的時候我們就會去帶他們,就是教他們一些東西,帶他們玩一些遊戲這樣。還有崑山國小,我們也有跟他們辦過幾次活動,還有在某些節日,我們會辦一些特別的節慶活動(像端午節和元宵節等等)給家輔中心的小朋友。另外,你們有聽過愛奇兒 (英文是angel) 日嗎,它是一個身心障礙的小朋友的節日,在三月的第三個禮拜六。可能比較少人聽過。去年剛好是台南市主辦,我們是被邀請參與表演的活動,才知道這個節日。寒暑假的時候我們自己社團內會辦營隊,服務對象主要是教育優先區那些學校的小朋友。

10527921_923108477718819_1414354567_n.jpg

2.中橫健行隊

中橫健行隊是唯一在國家公園辦的營隊活動,他們在太魯閣國家公園。總共有五個站,從觀雲、慈恩、洛韶、天祥到花蓮五個站,全長是69公里的一個六天五夜的活動。它的對象是從6歲到60歲都可以參加,我們有看到很小的小朋友去走,也有看到需要拄著拐杖的老爺爺老奶奶去走。以前並不像現在活動那麼多,年輕人的娛樂活動,大概就是去參加健行隊這種自強活動,算那時大家少數的娛樂活動。近年來有些人想要復興健行隊這個活動,他們覺得台灣有很多地方都很美,想讓更多人去認識台灣。寒暑假都不停的在宣傳,希望大家可以去參加。我們社團是被邀請去擔任其中一個站的服務員,當健行隊的學員走的很累進到我們站,我們提供一些服務或是協助。自從有了中橫健行隊這個活動,我們社團暑假其實就還滿緊湊的。

印象深刻的事或是啟發

在那邊做的服務也好,看的表演也好,感覺跳脫了我們在學校接觸到的類型。在學校你接觸到的可能就是學長姊、剛出社會或還在念書的人。但在中橫健行隊,你會接觸到形形色色,來自台灣各個地方的人。不管是學員也好、那些帶你上去的大哥大姊都是。我們平常在社團學到的可能是按照流程走、照稿、照劇本這樣。看他們表演,會覺得他們是真的沉浸在自己的表演,是娛樂自己也娛樂觀眾;不像在學校,我們光是上台就很緊張。會覺得他們是發自內心覺得自己很開心的娛樂觀眾,然後觀眾笑得很開心。

服務的部分,感覺大哥大姐做事很活。雖然也有一些細流,可是在山上你看到的是更多的彈性和機動性,以及大哥大姐他們的歷練和社會經驗。在社團可能每個職位都有該做的事情,你可以根據規範或傳承的東西照表操課。可是你到了山上, 大哥大姐不會跟你說「你什麼時候要做什麼」這是你要用眼睛去觀察,看到有人需要協助,你又有空,就要自己主動去協助。這個「補位」的動作,在我們第一次上山的時候,給了我們蠻大的衝擊,對我自己也是。

   

3.系內外活動比較

其實心理系算蠻年輕的,所以不管是在辦活動或是營隊也好,可能會有一些東西 像是流程、節目,感覺起來不像在社團看到的那麼成熟。不過相對起來,系上的東西會比較有變化性,有比較多的創意,那是在社團比較少的部分。像我們社團是先強調,要先把傳承的東西你要表演的好,有了這些基本功,才額外添加自己的創意、結合時事的一些笑點。雖然,我會覺得社團傳承聽起來會比較古板老舊,但會傳承下來就是有它的精髓,真的能代代相傳下來的東西,一定有好的地方,才會給我們繼續使用。還有大概就是目的的不同吧,系上大多以育樂型活動為主,而社團會優先考慮服務對象的需求再加以用遊戲元素包裝。

 10449769_923109174385416_2099533201_n.jpg

4.實驗室

一開始是在楊政達老師的實驗室,那時候我的直屬學姊在那邊,再加上楊老師歡迎有興趣的大學生可以去看看,所以我就去了。就去之後,就是固定參加每個禮拜的meeting,聽學長姐報告,可是,我發現自己的興趣並不在此。到了大三要做專題,那時胡書榕老師才剛進來一年,他的研究方向比起楊老師這邊,我自己覺得比較有興趣。所以後來我就跑去找胡書榕老師。並不是說楊老師那邊的東西不好,其實對剛進心理系的我,一二年級在楊老師那邊,每個禮拜聽meeting是很有收穫的。尤其是認知科學這方面,多少是有些幫助的,但是那不是我想要繼續鑽研下去的領域;就一個興趣或支持的動力而言 我會覺得在胡書榕老師那邊我會更有興趣,所以後來專題就換到胡老師那邊了。我很感謝大一大二有在楊老師實驗室的經歷,它讓我有機會嘗試,並且更加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5.推認知所的原因和準備

一部份原因是因為我大學畢業不知道自己能夠做什麼,覺得自己能力好像不夠,再來也還沒想好說未來自己要幹嘛。想說很多人都會以考研究所為方向,那就多念點書,看看有沒有更多機會。再加上在實驗室的東西還沒完成,覺得都做到一半了,想要更深入的完成。所以就參加推甄,看能不能繼續在胡老師的實驗室。

事前準備的話,很難講。以我們系來說,推甄會比較重視你有沒有拿過國科會計畫,或是你有沒有跟過老師做研究,看你的一些研究經驗。問我要做哪些準備的話,可能從大三專題的時候就要開始去累積經驗。不論是在做實驗或是研究方面。要平常就累積,不是刻意準備。

 

6.最慶幸、最後悔的事

最慶幸的事:

應該就是當初有傻傻跟我同學去跑寒營 然後進入康領服這個社團,認識了一群好夥伴。這個社團讓我見識到了很多不同的事情,以及接觸人群的機會。不管在待人處事、籌備活動、個性的磨鍊以及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在進入社團的這些日子,我都一點一滴的在成長。

最後悔的事:

我忘記是在什麼事情之後有這個想法,我覺得不管你做任何事情或決定,就算你覺得你做錯了或是怎麼樣,我都會告訴自己說。這是你自己做的選擇,就應該去面對做了這個選擇之後的後果。既然做了就不要後悔,勇敢的去面對、去完成,不管你做的選擇在別人看來事順利或不順利。

所以說,我在做事情,面臨一些決定的時候。我是抱持著做了就「不要後悔」這種想法,所以真的要說有什麼後悔的事情,我覺得,就算你做的選擇不順利,但是你還是會從這些挫折或是不順利去學到一些東西,這些給自己的成長其實會比那些走得很順的人來的更多。就算選了一條別人覺得很困難的路,如果你自己有動力的話,還是勇敢的走下去吧!

 

7.給學弟妹的話

我覺得在大學是在你出社會之前,一個比較單純又可以多元學習的場合。單純是指不會有像真正出社會之後遇到的官場的險惡。多元則是指在大學你可能會遇到系上來自台灣各地的人,跟不同學校的人做交流。甚至是出國當交換學生,認識不同國家的人。在這樣的環境下,你可以做多方的嘗試和學習,所以我覺得在大學的時候不要只是每天關在一間房間裡,應該多去參加一些活動,給自己很多刺激的機會。培養興趣也好或是建立價值觀也好,讓自己在這個豐富的環境去建立你的人脈。大學有很豐富的資源,不應該白白浪費!

另外,除非你以後真的就是百分之兩百真的要走研究路線,不然我覺得大一大二可以多參加一些社團活動或系上活動。大一大二的必修課也多,待在實驗室也沒辦法兩邊都兼顧。與其這樣子,還不如多跑一些活動,到了大三再選擇一個實驗室定下來,專心待在裡面。我覺得這樣比較好啦,讓你大一大二有更多接觸人、事、物的機會。還有,一定要參加迎新宿營,這大概是你進入大學之後少數能當小隊員的機會。之後的活動一定是當工人,像宿營這種可以享受別人表演的機會真的不多了,那種感覺真的很不一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ckupsy2013 的頭像
    nckupsy2013

    成大心理系

    nckupsy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